编者按:
学校将于2024年度下半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第一类),各教学单位积极开展自评自建工作,自本期起,陆续展示、分享各教学院部在本科教育教学评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1.学院成立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制度保障。
2. 培训教育与典型示范结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3.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获批山东省“油气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山东省“能源未来技术学院”。
4. 专业课程分批分级纳入“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建成了“国家级(1门)-省级(4门) -校级(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体系。
5.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做好“油气地学+”,学科交叉与新技术赋能传统专业人才。
6.“虚实结合”,建好 3 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开展常态化线上教学科研活动;梳理重构 14 个课程组,做到“人有组,课有根”,资源系获评“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
7.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课程质量建设,分批打造专业核心课一流课程。2020年以来,新增 9 门国家级、5 门省级一流课程,1 门国家级、4 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8.梳理传统优势教材,组织修订与新编,培育优秀教材,出版教材储备校级规划教材 9 部,新增省级一流教材 2 部。
9. 通过两个“111引智基地” 、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 SEG石油大学学生分会等推动国际化科教资源建设,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
10.全员参与,构建“日常培训、实践探索、竞赛指导、重点孵化”四位一体的双创教育平台。
11.协同各级重点实验室、学院、企业、兄弟院校等多方资源,建设多元主体协同的育人共同体。
学院党委以服务国家油气勘探事业为己任,将从严治党与从优办学有机统一,实现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石油科教生产力。
面向国家人才需求守正创新,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作用,四个具有传统优势的国家一流专业再升级,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师资建设获突破,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青年人才6人,省部级人才21人,建成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团队,其中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
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硕,课程、教材、基层教学组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资源全覆盖。
通过大创项目、演示实验等,重大科研项目和各级重点实验室平台用于本科生培养。
产科教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专业竞赛最高奖励全覆盖,三大赛屡获突破。
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一等奖
针对2020版培养方案部分培养目标、要求等定位不清晰问题,将专业认证与培养方案修订相结合,优化2024版培养方案。
针对实验教学条件滞后于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实验教学条件大幅提升,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中期验收。
针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全院推行使用专业认证系统进行课程归档和数据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课程处于探索阶段,与油田生产需求对接需要进一步深化。
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力度,进行专业教育,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
供稿: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王慧杰
审核:王连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