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院部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巡礼(五)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4-06-20

编者按:

学校将于2024年度下半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第一类),各教学单位积极开展自评自建工作。本期展示、分享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评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自评自建开展情况


01
  评建背景

image.png


02
  质量保障能力

(1)质保理念——坚守质量生命线,树立“学生中心、追求卓越”的质保理念。

image.png

(2)质量标准——专业质量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相关政策等。

image.png

(3)质保机制——健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强化质保队伍建设。

image.png

(4)质量文化

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三位一体,学术氛围营造、奖惩制度保障双管齐下,强化质量价值观,正向激励与负面惩戒相结合,加强学风建设,培养质量为本的质量文化。


03
  教育教学水平

(1)思政教育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做好质量监控管理

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已有3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推动课程思政的创新举措

升级班主任工作办法,努力强化全员育人环境

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找准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为课程思政提供路径支撑

(2)本科地位

书记院长重视,落实一流本科教育的举措,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做好质量监控管理

在教师绩效考核、推先评优等制度设计中突出本科教育的具体举措与实施成效

(3)教师队伍

教职工 138 人,其中专任教师 100 人,教授 26 人,副教授 49 人,高级职称 75%,博士学位 87%,半年以上国(境)外访学经历 39%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 人,教育部新世纪支持计划人才 1 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1 人,山东省杰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2 人,闽江学者 1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 2 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3 人;学院 2 人入选光华学者, 12 人入选学校青年人才骨干工程, 2 人入选学校青年人才拔尖工程 ,人受聘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4)学生发展与支持

强化学风建设,将学风建设成效纳入学院各类考核指标体系

加强学生发展引导,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双核驱动工作格局

重视学生学习体验,建立学院奖学金评价体系,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

image.png

(5)卓越教学

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

实施高水平国际交流项目、搭建高层次国际合作平台,海外、境外专家学者融入教学,参与教学研讨。

image.png

学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

image.png

务实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及教学改革服务专业发展。

2023年度,新增国家一流课程3门,全国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省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二等奖1项,省课程教改1项,省思政课程改革2项,省课程联盟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和典型案例4项,省教改1项,省教改重点1项,校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校教学创新大赛4项。

(6)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

修订学院创新创业激励保障文件

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营,常态化组织竞赛训练、项目培育、科创沙龙等

image.png

统一思想,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全院联动抓就业、促就业

大力开展访企拓岗,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开展就业精品活动,推动精准就业

image.png


04
  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1) 学院教学一盘棋

本研一体:储运、力学、土木、建环实现“能源储运类”培养。

大类招生:土木、建环以“绿色能源建设工程”为融合点实现大类招生。

image.png

(2)专业升级与转型,立足解决专业发展瓶颈问题

image.png

(3)《智慧管道工程》微专业探索与实践

2023年智慧管道工程微专业完成第二批招生,来自安全工程、石油工程、环保设备工程等专业,顺应智能时代和管道行业大趋势。

image.png


突出成绩与工作亮点


1. “1536”人才引进工作法,国家人才实现突破,省部级人才快速增长

学院推进“1536”人才引进工作法,落实团队推举计划,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有力保障。国家人才实现突破,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级人才新增数量超过历史总和,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入选山东省海外优青,引进辽宁省百千万人才1人。

2.顺应时代要求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image.png

3. 积极面对当前挑战,专业认证、审核评估为抓手,各个专业稳步发展

image.png


下一步重点整改工作


PART.0

针对学院生师比及师资质量急需进一步优化,强化队伍建设的问题,采取党建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育为根本,全员引才

image.png

PART.0

针对行业需求变化,优势专业如何持续引领等问题,构建“工艺+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成“虚实结合+模块组态”的实践教学系统;构建校企“共享型”双向协同育人机制。

PART.0

针对弱势国家一流专业如何立足长远、底蕴提升问题,通过建环专业升级与实践,立足解决专业发展瓶颈问题;立项省教改重点来实现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在专业升级改造基础上,多学科融合,内涵建设。

PART.04 

针对学院专业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及土木类行业形势不乐观等问题,各专业“能源储运类”本研一体化培养,发挥储运牵引作用;土木、建环以“绿色能源建设工程”为共融点实施大类招生;强化学院学科融合;土木专业转型申请“智能建造”专业。

PART.05 

针对学院学风相关数据不理想的问题,书记、院长牵头,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加强学风建设;多维度深入分析转专业内外因,多措施解决内因,积极应对外因。


供稿: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编辑:王慧杰

审核:王连池



阅读  354
  0